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生猪屠宰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4 20:57:44  浏览:953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生猪屠宰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

江苏省政府办公厅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生猪屠宰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
省政府办公厅


通知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江苏省生猪屠宰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希认真贯彻执行。

江苏省生猪屠宰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第一条 为贯彻执行《江苏省生猪屠宰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办法》第三条规定对上市生猪实行“定点屠宰、集中检疫、统一纳税、分散经营”的办法,具体含义是:
定点屠宰,系指凡上市出售的生猪必须到批准的屠宰场(厂、点,下同)屠宰。
集中检疫,系指到批准的屠宰场进行宰前检疫和宰后卫生检验与品质检验。上市出售的生猪严禁场外检验和市场补检。村镇居民(包括集体伙食单位)自养自食的生猪,自宰时亦须经当地兽医卫检人员检疫和检验,以防疫病传播。
统一纳税,系指在屠宰场内统一缴纳屠宰税。
分散经营,系指必须经批准的定点屠宰场屠宰,集中检疫,统一纳税后,始得多渠道分散经营。经营者凭屠宰点出具的检疫证明和完税凭证进入市场销售。
第三条 各级地方人民政府要加强对生猪屠宰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必要的组织。在省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由省贸易、农牧、卫生、公安、交通、工商、环保、物价、建设、税务等部门共同组成省生猪屠宰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生猪屠宰管理工作办公室。市、县、乡(镇)人民政
府应建立相应的组织。
各级生猪屠宰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按照各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做好生猪屠宰的有关管理工作。
第四条 生猪屠宰场定点数量,按照《办法》第五条规定的设置原则,在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的前提下,各设区的市城区可设2—3个场点,设区的市郊区和县(市)城区一般可设1—2个场点,县(市)所辖乡镇一般设1个点,范围大的或边远乡(镇)可设2个点。
第五条 《办法》第七条规定,设置定点屠宰场必须具备的条件:
(一)《办法》所称场区布局合理,即场区内应设病畜隔离间、急宰间、废水和废弃物无害处理间,且应当设置在离屠宰加工区有一定距离的主风向下风口。
(二)《办法》所称屠宰工艺流程顺序是:生猪进场—饲养区—待宰间—屠宰加工间—产品存放间—预冷间。
(三)《办法》所称健全的卫生消毒制度,包括宰前饲养区、屠宰加工间、急宰和无害化处理场所、肉品化验室以及装载工具等消毒卫生制度,做到每个环节都有一套健全、严密的卫生消毒制度。
(四)《办法》规定市、县城区新设立的屠宰场要实行工厂化屠宰,包括屠宰车间内要划清非清洁区、半清洁区、清洁区,各区要保持一定距离,互不交叉;并规定应具备的设施,包括建有合理的屠宰加工生产流水线,配备屠宰机械,做到胴体、头蹄、内脏三不落地,防止污染,保持
肉品的清洁卫生,并设有凉冷间、寄生虫检验室、化验室和检验机构。
第六条 各级贸易(商业)部门会同农牧等有关部门对已设立的屠宰场进行定期监督检查,对不符合《办法》第七条要求和本细则第五条规定的,要责令其限期改进,逐步达到要求。
市、县城区新设立的屠宰场要具备工厂化生产条件。已设置的屠宰场应创造条件逐步备有上述设施,在本细则颁布后半年内基本上得到改善;一年内仍达不到屠宰场必备条件的,应予取缔。
第七条 根据《办法》第十二条、第十三条规定,屠宰场必须凭农牧部门出具的生猪检疫证明收购、屠宰生猪,并依法实施宰前检疫和宰后检验。生猪屠宰后的肉尸、内脏、头和皮分离时,必须编记同一号码,以便进行对照检验。每头生猪屠宰后必须进行头部、肉尸、内脏和寄生虫检
验。
第八条 按照《办法》第十一条和第十四条规定,屠宰场实行谁检验谁出证谁负责的质量管理规定。凡经批准定点的有自检权的县及县以上国有屠宰场、肉类联合加工厂,由商业(贸易)部门配备的检疫检验人员负责检疫检验工作。其他经批准定点的屠宰场统由农牧部门或其委托单位
的检疫检验人员负责检疫检验工作。
经检验合格的肉品一律出具国家农业部统一规定的《畜禽产品检疫检验证明》,并加盖国家规定的胴体验讫印章。交通部门凭上述证明和有关单据办理运输出境等手续。
省贸易系统有自检权的肉联厂、屠宰场所需的《畜禽产品检疫检验证明》,由市、县贸易(商业)部门向市、县农牧部门按省规定的成本费认购后,分发到有关肉联厂、屠宰厂。

第九条 新设立的县及县以上国有屠宰厂、肉类联合加工厂的屠宰检疫、检验工作,经省农牧部门会同省贸易部门认可后,由厂方负责。具体审批程序为:县及县以上新设立的国有屠宰场、肉类加工厂,符合自检条件的,由本单位向所在地贸易(商业)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经省农牧部
门会同省贸易部门进行检查验收、批准认可后,其检疫检验工作由厂方负责。
第十条 县及县以上国有屠宰场、肉类联合加工厂,凡具备自检条件的,省农牧部门应当会同省贸易部门批准认可,由厂方负责检疫、检验。
经批准认可的有自检权的国有屠宰场、肉类联合加工厂,应当按照规定的标准和要求检疫、检验。凡不按照规定的要求和标准检疫、检验的,由所在地农牧部门会同贸易(商业)部门责令其停止自检、限期改正并依法予以处罚;逾期不改正的,由省农牧部门会同省贸易部门取消其自检
权。
第十一条 《办法》第十五条规定的经检验不合格的肉类产品严禁出场,有利用价值的由屠宰场按原值折价强行收购,作出明显标志,并在检验人员监督下,按《肉品卫生检验试行规程》有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杜绝病害猪肉流入市场。对销毁或无害化处理所发生的损失和费用,按
有关规定,由畜主或货主承担。
第十二条 《办法》第十八条规定的其他不符合质量标准的肉类产品,包括种公母猪肉。
第十三条 《办法》第二十一条、二十三条规定的屠宰场收取的屠宰加工费、检验费、运载工具消毒费的标准和其他应收费用的项目与标准,由省物价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统一制定,经省政府批准后实施。各市、县具体执行标准,由市、县物价部门在省物价部门规定的幅度内确定,并报
省物价部门备案。本细则规定的有关证件的工本费,按省物价部门核定的标准收取。严禁擅自增加收费项目和改变收费标准。各地现行的不符合规定的收费项目和标准,应予纠正。
第十四条 农牧部门依法对生猪或肉类产品进行抽验时,对持有效证明并检疫检验合格的,不得收取抽检费。抽检合格的肉品,则不再进行复检和收取复检费。经批准定点的有自检权的国有屠宰厂、肉联厂自行检疫检验的肉品,免缴检疫检验费。
第十五条 根据《办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由贸易(商业)部门组织实施屠宰管理法规、规章和有关制度。对已建的屠宰场进行监督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责令其限期改进或提出取缔意见。对屠宰厂(场)的加工质量实施监督管理,对国有屠宰场的加工、检验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考
核。屠宰加工人员的培训考核工作由市、县贸易(商业)部门负责,对培训、考核合格者由市、县贸易(商业)部门发给《屠宰工人上岗证》。《屠宰工人上岗证》由省贸易部门统一印制。
第十六条 根据《办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各级农牧部门是畜禽防疫工作的主管部门,对所有屠宰场及农贸市场、城市肉类批发和零售市场的肉类产品的检疫检验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负责核发检疫、检验人员的兽医资格证书;负责生猪防疫、售前检疫和除有自检权的国有屠宰厂、肉类
联合加工厂外的屠宰的检疫、检验工作,并对非国有屠宰场的加工、检验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考核。
第十七条 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负责对定点屠宰场核发《卫生许可证》和对屠宰工人及有关人员发放健康证书。
第十八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建设屠宰场的环境保护工作及污水处理、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等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第十九条 本细则由省政府法制局负责解释。各市、县制定的实施办法、规定等与本细则有抵触的,按本细则执行。
第二十条 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1996年10月31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民政事业统计年报制度》的通知

民政部


关于印发《民政事业统计年报制度》的通知
1997年9月30日,民政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民政局:
为全面、系统地反映民政事业的改革与发展状况,更好地为制定民政工作方针、政策提供数字依据,我部修订了《民政事业统计年报制度》。新的统计年报制度从1997年起施行,有效期5年。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原《民政事业统计年报制度》(民综发〔1993〕17号)同时废止。民政事业统计指标解释另行印发。对新的统计年报制度、指标解释及计算机程序,我部将专门组织培训。

民政事业统计年报制度
填报说明
一、为系统反映民政事业发展状况了解民政工作方针和政策的贯彻执行,以及为研究制定民政工作方针和政策提供依据,制定民政事业统计年报制度。自然灾害统计按《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制度》执行。
二、本报表制度发至县级民政部门,由县级民政部门组织填报。
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于次年2月底以前,将本辖区的计算机汇总软盘及打印表各一份报送我部。省级以下(不含省级)的民政部门的报送期限和份数,由省级民政部门自行规定。
四、同一单位挂几块牌子的,只能按其中一个主要内容填报。
五、报表所涉及金额指标的计量单位一律保留1位小数;其他指标一律取整数。
六、统计年报汇总后必须经单位负责人审核签章,并加盖单位公章后上报。
七、本报表制度由民政部计划财务司负责解释。
优抚安置工作统计表填报单位(盖章): 表 号:民 统 1 表
制表机关:民 政 部
批准文号:民计发〔1997〕26号地区编码: 备案机关:国 家 统 计 局
计量单位:人、户、万元
----------------------------------------------------------------------------------------------------------------
代 码 | 指 标 名 称 |数 量| 代 码 | 指 标 名 称 |
------------|------------------------------------|------|------------|------------------------------------|
T01100|一、优抚对象 | |T01312| 2.一 等 |
T01110|(一)革命伤残人员合计 | |T01313| 3.二等甲 |
T01111| 1.革命伤残军人 | |T01314| 4.二等乙 |
T01112| 其中:在乡 | |T01315| 5.三等甲 |
T01113| 2.其他革命伤残人员 | |T01316| 6.三等乙 |
T01114| 其中:在乡 | |T01320|(二)在乡伤残抚恤金人数 |
T01120|(二)烈军属人数合计 | |T01321| 1.特 等 |
T01121| 其中:1.烈士家属 | |T01322| 2.一 等 |
T01122| 2.军 属 | |T01323| 3.二等甲 |
T01130|(三)在乡退伍红军老战士 | |T01324| 4.二等乙 |
T01131| 其中:西路军 | |T01325| 5.三等甲 |
T01140|(四)在乡复员军人 | |T01326| 6.三等乙 |
T01150|(五)在乡退伍军人 | |T01330|(三)享受定期抚恤金人数 |
T01151| 其中:带病回乡 | |T01331| 其中:烈士家属 |
T01160|(六)优抚对象中孤老人数 | |T01340|(四)享受定补年末人数 |
T01200|二、本年批准烈士人数 | |T01341| 1.在乡复员军人 |
T01210| 其中:因战牺牲人数 | |T01342| 2.在乡退伍军人 |
T01300|三、优抚对象优待抚恤情况 | |T01343| 3.红军失散人员 |
T01310| (一)在职伤残保健全人数 | |T01344| 4.其 他 |
T01311| 1.特 等 | |T01350|(五)优待烈军属户数 |
----------------------------------------------------------------------------------------------------------------
--------------------------------------------------------------------
数 量| 代 码 | 指 标 名 称 |数 量
------|------------|------------------------------------|--------
|T01351| 其中:优待军属户数 |
|T01360|(六)优待总金额 |
|T01361| 其中:优待军属金额 |
|T01400|四、当年安置人数合计 |
|T01410| (一)义务兵 |
|T01411| 其中:城镇 |
|T01420|(二)志愿兵 |
|T01500|五、离退休、退职人员情况 |
|T01510| (一)本年直接发放人员合计 |
|T01511| 1.军队干部 |
|T01512| 其中:离休 |
|T01513| 2.军队职工 |
|T01514| 3.地方人员 |
|T01520|(二)本年接收人员合计 |
|T01521| 1.军队干部 |
|T01522| 其中:离休 |
|T01523| 2.军队职工 |
|T01524| 3.地方人员 |
|T01610|附:(一)零散烈士纪念建筑物数 |
|T01620| (二)职工人数 |
--------------------------------------------------------------------
注:(1)本表第五部分“直接发放人员合计”与“本年接收人员合计”不能重复统计。“本年接收人员”项目包括由民政部门给予代发和当年离退休退职金已由原单位一次发给的其它部门(含军队)转入的离退休人员。(2)本表的逻辑检验公式:T01110=T01111+T01113,T01111≥T01112,T01113≥T01114,T01120≥T01121+T01122,T01130≥T01131,T01150≥T01151,T01200≥T01210,T01110=T01310+T01320,T01310=T01311+T01312+T01313+T01314+T01315+T01316,T01320=T01321+T01322+T01323+T01324+T01325+T01326,T01330≥T01331,T01340=T01341+T01342+T01343+T01344,T01350≥T01351,T01360≥T01361,Z01400=Z01410+Z01420,Z01410≥Z01411,T01510=T1511+T01513+T01514,T01511≥T01512,T01520=T0152
1+T01523+T01524,T01521≥T01522。
社会救济工作统计表填报单位(盖章): 表 号:民 统 2 表
制表机关:民 政 部
批准文号:民计发〔1997〕26号地区编码: 备案机关:国 家 统 计 局
计量单位:户、人、个、万元
----------------------------------------------------------------------------------------------------------------
代 码 | 指 标 名 称 |数 量| 代 码 | 指 标 名 称 |
------------|------------------------------------|------|------------|------------------------------------|
T02100|一、社会救济对象情况 | |T02230| (三)救济资金总额 |
T02110| (一)困难户合计 | |T02300|三、城镇救济情况 |
T02111| 1.城镇困难户人数 | |T02310| (一)困难户救济 |
T02112| 2.农村困难户人数 | |T02311| 1.临时救济人次数 |
T02120| (二)社会孤老残幼合计 | |T02312| 2.国家定救人数 |
T02121| 1.城镇孤老残幼人数 | |T02320| (二)散居孤老残幼救济 |
T02122| 其中:老 人 | |T02321| 1.国家定救人数 |
T02123| 2.农村五保户人数 | |T02322| 其中:老 人 |
T02124| 其中:老 人 | |T02400|四、农村救济情况 |
T02200|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 |T02410| (一)困难户救济 |
|制度建立情况 | |T02411| 1.临时救济人次数 |
T02210| (一)实施保障制度的市(县)数 | |T02412| 2.国家定救人数 |
T02211| 1.直辖市数 | |T02413| 3.集体补助金额 |
T02212| 2.地级市数 | |T02420| (二)五保户救济 |
T02213| 3.县级市及县数 | |T02421| 1.集体供养人数 |
T02214| 其中:县数 | |T02422| 其中:老 人 |
T02220| (二)保障对象人数 | |T02423| 2.集体供给金额 |
T02221| 1.“三无”对象 | |T02424| 3.国家定救人数 |
T02222| 2.新增对象 | |T02500|五、精减退职老职工 |
----------------------------------------------------------------------------------------------------------------
--------------------------------------------------------------------
数 量| 代 码 | 指 标 名 称 |数 量
------|------------|------------------------------------|--------
| |救济人数合计 |
|T02510| (一)40%救济人数 |
|T02520| (二)定济人数 |
|T02600|六、扶贫情况 |
|T02610| (一)本年新增扶贫户数 |
|T02620| (二)本年脱贫户数 |
|T02630| (三)年末在扶户数 |
|T02700|七、救灾救济基金 |
|T02710| (一)基金会个数 |
|T02711| 1.扶贫周转金管委会 |
|T02712| 2.互助储金会 |
|T02720| (二)基金会资金额 |
|T02800|八、救灾扶贫捐赠情况 |
|T02810| (一)接收捐赠现金合计 |
|T02811| 其中:国外捐赠 |
|T02812| 港澳台捐赠 |
|T02820| (二)捐赠物资衣被 |
| |折合金额 |
|T02830| (三)接收捐助的衣被件数 |
--------------------------------------------------------------------
注:(1)本表社会救济对象及救济情况按城镇、农村居民分别填报,其划分标准按照国家统计局的规定执行。(2)“三、城镇救济情况”只统计实施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外的城镇居民社会救济情况。(3)本表的逻辑检验公式:T02110=T02111+T02112,T02120=T02121+T02123,T02121≥T02122,T02121≥T02320,T02122≥T02322,T02123≥T02124, T02123≥T02421+T02424,T02124≥T02422,T02210=T02211+T022212+T02213,T02213≥T02214,T02220=T02221+T02222, T02321≥T2322,T02421≥T02422,T02500=T02510+T02520,T02710=T02711+T02712,T02810≥T02811+T02812。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统计表
填报单位(盖章): 表 号:民 统 3 表
制表机关:民 政 部
批准文号:民计发〔1997〕26号
地区编码: 备案机关:国 家 统 计 局
计量单位:个、人、万元
----------------------------------------------------------------------------------------------------------------------
代 码 | 指 标 名 称 |数 量| 代 码 | 指 标 名 称 |数 量
------------|------------------------------------|------|------------|------------------------------------|------
T03100| 一、开展农保工作情况 | |T03400| 四、本年领取保险金人数 |
T03110| (一)地区(市)数 | |T03500| 五、养老保险金收支情况 |
T03120| (二)县(市、区)数 | |T03510| (一)年初基金总额 |
T03130| (三)乡(镇)数 | |T03520| (二)本年保险金收入 |
T03200| 二、农保机构和人员 | |T03521| 其中:保费收入 |
T03210| (一)机构情况 | |T03522| 利息收入 |
T03211| 1.地区(市)机构数 | |T03530| (三)本年保险金支出 |
T03212| 2.县(市、区)机构数 | |T03531| 其中:养老保险金支出 |
T03220| (二)职工人数 | |T03540| (四)年末基金总额 |
T03221| 其中:县(市、区)职工人数| |T03541| 1.银行存款 |
T03222| 乡(镇)代办人数 | |T03542| 2.有价证券 |
T03300| 三、年末在保人数 | |T03543| 3.其 他 |
T03310| 其中:本年投保人数 | |T03600| 六、本年管理服务费收入 |
----------------------------------------------------------------------------------------------------------------------
注:本表的逻辑检验公式:T03220≥T03221+T03222,T03300≥T03310,T03510+T03520--T03530=T03540,T03520≥T3521+T03522,T03530≥T03531,T03540=T03541+T03542+T03543。
婚姻登记和收养登记工作统计表
填报单位(盖章): 表 号:民 统 5 表
制表机关:民 政 部
批准文号:民计发〔1997〕26号
地区编码: 备案机关:国 家 统 计 局
计量单位:对、人、件
----------------------------------------------------------------------------------------------------------------
代 码 | 指 标 名 称 |数 量| 代 码 | 指 标 名 称 |
------------|------------------------------------|------|------------|------------------------------------|
T05100|一、居民婚姻登记 | |T05222| 其中:男 |
T05110| (一)准予登记结婚数 | |T05223| 2.港澳居民 |
T05111| 1.初婚人数 | |T05224| 3.台湾居民 |
T05112| 2.再婚人数 | |T05225| 4.华 侨 |
T05113| 其中:男 | |T05226| 5.外籍华人 |
T05114| 3.再婚中恢复结婚 | |T05227| 6.外 国 人 |
T05120| (二)申请离婚数 | |T05230| (三)申请离婚数 |
T05121| 其中:准予登记离婚数 | |T05231| 其中:准予登记离婚数 |
T05200|二、涉外及华侨、港澳台婚姻 | |T05300|三、收养登记合计 |
T05210| (一)准予登记结婚数 | |T05310| (一)中国公民收养登记 |
T05211| 1.初 婚 | |T05311| 其中:香港居民 |
T05212| 2.再 婚 | |T05312| 澳门居民 |
T05220| (二)准予登记结婚人数 | |T05313| 台湾居民 |
T05221| 1.国内公民 | |T05314| 华 侨 |
----------------------------------------------------------------------------------------------------------------
--------------------------------------------------------------------
数 量| 代 码 | 指 标 名 称 |数 量
------|------------|------------------------------------|--------
|T05320| (二)外国人收养登记 |
|T05400|四、收养家庭类型 |
|T05410| (一)单身收养 |
|T05411| 其中:外国公民 |
|T05420| (二)夫妻共同收养 |
|T05421| 其中:外国公民 |
|T05500|五、被收养人合计 |
|T05510| (一)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孤儿 |
|T05511| 其中:被外国人收养 |
|T05520| (二)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弃婴 |
|T05521| 其中:被外国人收养 |
|T05530| (三)社会弃婴 |
|T05540| (四)父母无力抚养的儿童 |
|T05541| 其中:被外国人收养 |
--------------------------------------------------------------------
注:(1)本表第一部分“居民婚姻登记”中,不包括第二部分“涉外及华侨、港澳台婚姻”。(2)留学生婚姻登记在第二部分“涉外及华侨、港澳台婚姻”中统计。(3)再婚人数中,含恢复结婚人数。(4)收养登记是指到民政部门登记收养的件数。(5)本表的逻辑检验公式
:T05110=(T05111+T05112)/2,T05112≥T05113,T05120≥T05121, T05210=(T05211+T05212)/2,T05210=T05220/2,T05220=T05221+T05223+T05224+T05225+T05226+T05227,T05230≥T05231,T05300=T05310+T05320,T05310≥T05311+T05312+T05313+T05314,T05300=T05410+T05420,T05410≥T05411,T05420≥T05421,T05500=T05510+T05520+T05530+T05540,T05510≥T05511,T05520≥T05521,T05540≥T05541。
国有收养性事业单位统计表
填报单位(盖章): 表 号:民 统 6 表
制表机关:民 政 部
批准文号:民计发〔1997〕26号
地区编码: 单位类别码: 备案机关:国 家 统 计 局
计量单位:个、人、万元
------------------------------------------------------------------------------------------------------------------------
代 码 | 指 标 名 称 |数 量| 代 码 | 指 标 名 称 |数 量
------------|------------------------------------|------|------------|------------------------------------|--------
T06100| 一、单位数 | |T06731| 1.老 人 |
T06200| 二、年末职工人数 | |T06732| 2.青 壮 年 |
T06210| 其中:医护人员 | |T06733| 3.少年儿童 |
T06300| 三、年末固定资产原值 | |T06800|八、康复和医疗门诊人次数(人次) |
T06400| 四、车辆数(辆) | |T06900|九、财务收支 |
T06500| 五、年末床位数(张) | |T06910| (一)上年末结余 |
T06600| 六、年末在院总人天数 | |T06920| (二)本年收入 |
T06700| 七、年末在院人员合计 | |T06921| 其中:财政补助收入 |
T06710| 其中:女 | |T06922| 事业收入 |
T06720| (一)在院人员按性质分 | |T06930| (三)本年支出 |
T06721| 1.优抚对象 | |T06931| 其中:事业支出 |
T06722| 2.社会“三无”对象 | |T06932| 收养对象生活支出 |
T06723| 3.自费人员 | |T06940| (四)本年结余 |
T06730| (二)在院人员按年龄分 | |T06950| (五)代发伤残抚恤金 |
------------------------------------------------------------------------------------------------------------------------
注:(1)本表只统计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A1)、复员军人慢性病疗养院(A2)、复退军人精神病院(A3)、光荣院(A4)、社会福利院(C1)、儿童福利院(C2),精神病人福利院(C3)及其他收养性事业单位(C4),由主管民政部门按单位类别分别填报,括号内的字母表示单位类别码。(2)革命伤残人员与复员军人慢性病患者不能重复统计,如革命伤残人员患有慢性病仍统计为伤残人员。(3)C1,C2,C3,C4四种单位不填报“财务收支”中的“代发伤残抚恤金”。(4)本表的逻辑检验公式:T06200≥T06210,T06500≥T06700,T06700≥T06710,T06700=T06721+T06722+T06723=T06731+T06732+T06733,T06920≥T06821+T06922,T06930≥T06931+T06932,T06910+T06920--T06930=T6940。
民政部门办社会福利企业统计表
填报单位(盖章): -------------- 表 号:民 统 7 表
| 性质: | 制表机关:民 政 部
|--1.国有| 批准文号:民计发〔1997〕26号
地区编码: 单位类别码: ||2.集体| 备案机关:国 家 统 计 局
-------------- 计量单位:个、人、万元
------------------------------------------------------------------------------------------------------------------------
代 码 | 指 标 名 称 |数 量| 代 码 | 指 标 名 称 |数 量
------------|------------------------------------|------|------------|------------------------------------|--------
T07100| 一、单位数 | |T07700| 七、年增加值 |
T07200| 二、年末职工人数合计 | |T07800| 八、税金情况 |
T07210| 其中:管理人员 | |T07810| (一)年免征税金总额 |
T07220| 技术人员 | |T07820| (二)年缴纳税金总额 |
T07300| 三、残疾职工人数 | |T07830| (三)年应退税金总额 |
T07400| 四、年末固定资产原值 | |T07831| 其中:实际退回税金 |
T07410| (一)本年折旧 | |T07900| 九、经营情况 |
T07420| (二)年末固定资产净值 | |T07910| (一)负债总额 |
T07500| 五、年末流动资产合计 | |T07920| (二)年利润额 |
T07600| 六、年销售收入合计 | |T07930| (三)年亏损额 |
------------------------------------------------------------------------------------------------------------------------
注:(1)本表只统计民政部门举办的、独立核算的国有和集所有制社会福利工厂(D1)、商业、服务业单位(D2)和假肢厂(D3),由主管民政部门按单位类别分别填报,括号内的字母表示单位类别码。(2)本表的逻辑检验公式:T07200≥T07210+T07220,T07400≥T07420, T07600≥T07700。
社会办福利企事业统计表
填报单位(盖章): -------------- 表 号:民 统 8 表
| 1.合计| 制表机关:民 政 部
| 2.市 | 批准文号:民计发〔1997〕26号
地区编码: |--3.镇 | 备案机关:国 家 统 计 局
||4.乡 | 计量单位:个、张、万元
--------------
------------------------------------------------------------------------------------------------------------------------
代 码 | 指 标 名 称 |数 量| 代 码 | 指 标 名 称 |数 量
------------|------------------------------------|------|------------|------------------------------------|--------
T08100|一、建立农村社会保障 | |T08340|(四)床位数 |
|服务网络的乡镇数 | |T08341| 其中:光荣间 |
T08200|二、光荣院 | |T08350|(五)收养人数 |
T08210| (一)单位数 | |T08351| 其中:老人 |
T08220| (二)职工人数 | |T08352| 优抚对象 |
T08230| (三)床位数 | |T08360|(六)年集体供给金额 |
T08240| (四)供养人数 | |T08400|四、福利企业 |
T08241| 其中:优抚对象 | |T08410| (一)单位数 |
T08250| (五)年集体供给金额 | |T08420| (二)职工人数 |
T08300|三、敬老院 | |T08421| 其中:残疾职工 |
T08310| (一)有敬老院的乡、镇 | |T08430| (三)年末固定资产 |
|(街道)数 | | |原值 |
T08320| (二)院 数 | |T08440| (四)年销售收入 |
T08330| (三)职工人数 | |T08450| (五)年增加值 |
------------------------------------------------------------------------------------------------------------------------
--------------------------------------------------------------------
数 量| 代 码 | 指 标 名 称 |数 量
------|------------|------------------------------------|--------
|T08460| (六)纳税情况 |
|T08461| 1.年免征税金总额 |
|T08462| 2.年缴纳税金总额 |
|T08463| 3.年应退税金总额 |
|T08464| 其中:实际退税 |
|T08470| (七)年利润额 |
|T08480| (八)年亏损额 |
|T08490| (九)负债总额 |
|T08500|五、城镇社区服务 |
|T08510| (一)城镇社区服务设施数 |
|T08511| 其中:1.城镇社区服务中心 |
|T08512| 2.中心工作人员 |
|T08513| 3.中心固定资产原值 |
|T08520| (二)便民、利民服务网点数 |
--------------------------------------------------------------------
注:(1)本表除第一、五部分外,其他均按市、镇、乡分别填报并汇总;第一部分由乡镇填报;第五部分由市、镇填报;市、镇、乡的划分按国家行政区划的有关规定执行。(2)厂矿办福利企业在镇填报(3)T08351和T08352两个指标可重复统计。(4)本表的逻辑检验公式:T08230≥T08240,T08240≥T08241,T08340≥T08350,T08320≥T08310,T08340≥T08341,T08350≥T08351,T08350≥T08352,T08420≥T08421,T08440≥T08450,T08510≥T08511。
国有非收养性优抚安置单位统计表
填报单位(盖章): 表 号:民 统 9 表
制表机关:民 政 部
批准文号:民计发〔1997〕26号
地区编码: 单位类别码: 备案机关:国 家 统 计 局
计量单位:人、万元、人次
------------------------------------------------------------------------------------------------------------------------
代 码 | 指 标 名 称 |数 量| 代 码 | 指 标 名 称 |数 量
------------|------------------------------------|------|------------|------------------------------------|--------
T09100| 一、综合 | |T09156| 其中:事业支出 |
T09110| (一)单位数 | |T09157| 4.本年结余 |
T09120| (二)工作人员数 | |T09200|二、军队离退休干部休养所补充指标 |
T09130| (三)年末固定资产原值 | |T09210| (一)年末在所人数 |
T09140| (四)车辆数(辆) | |T09220| (二)本年代发离退休金 |
T09150| (五)财务收支 | |T09300|三、军队供应管理单位补充指标 |
T09151| 1.上年结余 | |T09310| (一)床位数(张) |
T09152| 2.本年收入 | |T09320| (二)接待转运军人次数 |
T09153| 其中:财政补助收入 | |T09321| 1.新老兵接待人次 |
T09154| 事业收入 | |T09322| 2.军队调动接待人次数 |
T09155| 3.本年支出 | |T09330| (三)非军队接待人次数 |
------------------------------------------------------------------------------------------------------------------------
注:(1)本表只统计独立核算或预算的军队离退休干部休养所(B1)、军队供应管理单位(B2)和烈士纪念建筑物管理单位(B3),由主管民政部门按单位类别分别填报,括号内的字母表示单位类别码。(2)烈士纪念建筑物管理单位只填报本表的“综合”部分。(3)本表的逻辑检验公式:T09151+T09152--T09155=T09157;T09152≥T09153+T09154,T09320=T09321+T09322。
收容遣送安置单位统计表
填报单位(盖章): 表 号:民 统 10表
制表机关:民 政 部
批准文号:民计发〔1997〕26号
地区编码: 单位类别码: 备案机关:国 家 统 计 局
计量单位:人、万元、人次
------------------------------------------------------------------------------------------------------------------------
代 码 | 指 标 名 称 |数 量| 代 码 | 指 标 名 称 |数 量
------------|------------------------------------|------|------------|------------------------------------|--------
T10100|一、综合 | |T10162| 2.本年收容人次数 |
T10110| (一)单位数 | |T10163| 3.本年处理人次数 |
T10120| (二)年末职工人数 | |T10164| 其中:遣送回籍 |
T10121| 1.管理人员 | |T10165| 4.全年死亡人数 |
T10122| 2.工 人 | |T10166| 5.年末在站(场)人数 |
T10123| 3.技术人员 | |T10170| (七)年增加值 |
T10124| 4.农 工 | |T10180| (八)财务收支 |
T10130| (三)年末固定资产原值 | |T10181| 1.上年结余 |
T10140| (四)车辆数(辆) | |T10182| 2.本年收入 |
T10150| (五)年末流动资产 | |T10183| 其中:财政补助收入 |
T10160| (六)收容对象变化情况 | |T10184| 事业收入 |
T10161| 1.上年末在站(场)人数 | |T10185| 3.本年支出 |
------------------------------------------------------------------------------------------------------------------------
--------------------------------------------------------------------
数 量| 代 码 | 指 标 名 称 |数 量
------|------------|------------------------------------|--------
|T10186| 其中:事业支出 |
|T10187| 4.本年结余 |
|T10200|二、收容遣送站补充指标 |
|T10210| (一)床位数 |
|T10220| (二)流浪人员在站总人天数 |
|T10300|三、安置农场补充指标 |
|T10310| (一)实有土地面积(公顷) |
|T10311| 其中:耕地面积(公顷) |
|T10320| (二)固定资产本年折旧 |
|T10330| (三)年末固定资产净值 |
|T10340| (四)年缴纳税金总额 |
|T10350| (五)利润总额 |
--------------------------------------------------------------------
注:(1)本表只统计独立预算或核算的收容遣送站(C5)、不设站的收容遣送单位(C6)和安置农场(C7),由主管民政部门按单位类别分别填报,括号内的字母表示单位类别码。(2)本表“综合”部分为各种单位的共用表,各种单位根据单位业务填报有关项目。不设站收容遣送的县级民政部门,只填报“车辆数”、“年末职工人数合计”、“收容对象变化情况”项目。不进行生产活动的收容遣送站,可不填报“年增加值”项目。安置农场只要表中内容,均需填报。(3)本表的逻辑检验公式:T10120=T10121+T10122+T10123+T10124;T10130 T10330, T10163≥T10164,T10161+10162--T10163--T10165≥T10166,T10181+T10182--T10185=T10187; T10310≥T10311。
殡仪服务单位统计表
填报单位(盖章): -------------- 表 号:民 统 11表
|有火化设施| 制表机关:民 政 部
|--1.市 | 批准文号:民计发〔1997〕26号
地区编码: 单位类别码: ||2.县 | 备案机关:国 家 统 计 局
-------------- 计量单位:个、人、万元
------------------------------------------------------------------------------------------------------------------------
代 码 | 指 标 名 称 |数 量| 代 码 | 指 标 名 称 |数 量
------------|------------------------------------|------|------------|------------------------------------|--------
T11100|一、单位数 | |T11820| (二)本年收入 |
T11200|二、年末职工人数 | |T11821| 其中:财政补助收入 |
T11300|三、年末固定资产原值 | |T11822| 事业收入 |
T11400|四、火化炉数 | |T11830| (三)本年支出 |
T11500|五、车(船)数(辆、只) | |T11831| 其中:事业支出 |
T11510| 其中:运尸车(船)数(辆、只) | |T11840| (四)本年结余 |
T11600|六、年末流动资产合计 | |T11850| (五)专用基金结余 |
T11700|七、全年处理遗体数 | |T11900|九、盈亏情况 |
T11800|八、财务收支 | |T11910| (一)盈利额 |
T11810| (一)上年结余 | |T11920| (二)亏损额 |
------------------------------------------------------------------------------------------------------------------------
注:本表只统计独立预算或核算的殡葬管理所(E1)、殡仪馆(E2)、公墓(E3),由主管民政部门按单位类别分别填报,括号内的字母表示单位类别码。(2)有火化设施的殡仪单位,不管使用什么名称,均以“殡仪馆”名称填报。(3)殡葬管理所不填报“财务收支”、“盈亏情况”的内容。(4)本表的逻辑检验公式:T11500≥T11510;T11820≥T11821+T11822,T11830≥T11831,T11810+T11820--T11830=T11840。
民政行政机关人员统计表
填报单位(盖章): 表 号:民 统 12表
制表机关:民 政 部
批准文号:民计发〔1997〕26号
地区编码: 备案机关:国 家 统 计 局
计量单位:人
------------------------------------------------------------------------------------------------------------------------
代 码 | 指 标 名 称 |数 量| 代 码 | 指 标 名 称 |数 量
------------|------------------------------------|------|------------|------------------------------------|--------
T12100| 一、编制人数 | |T12400| 四、按文化程度分 |
T12110| 其中:事业编制 | |T12410| (一)大学本科以上 |
T12200| 二、年末职工人数 | |T12420| (二)大学专科 |
T12300| 三、按年龄划分 | |T12430| (三)中专(高中及相当学历) |
T12310| (一)35岁以下 | |T12440| (四)初中以下 |
T12320| (二)36--------45岁 | |T12500| 五、按性别分 |
T12330| (三)46--------55岁 | |T12510| (一)男 |
T12340| (四)56岁以上 | |T12520| (二)女 |
------------------------------------------------------------------------------------------------------------------------
注:(1)本表的填报范围为各级民政行政机关,含街道办事处、乡、镇的民政工作人员。(2)上一级民政部门除负责填报本级机关工作人员外,还要负责审核并汇总下级民政部门的情况,最后由省级民政部门汇总所辖区的情况上报。(3)本表的逻辑检验公式:T12100≥T12110; T12200=T12310+T12320+T12330+T12340=T12410+T12420+T12430+T12440=T12510+T12520。


信阳市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暂行办法

河南省信阳市人民政府


信阳市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暂行办法

信政〔2004〕41号

(2004年11月18日)
 

第一条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进一步做好城镇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促进国防建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退伍义务兵安置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城镇退役士兵,是指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退役士兵中按国家规定由政府为其安置就业的士官和义务兵。
第三条 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坚持个人自愿、政府扶持的原则。政府对自谋职业的城镇退役士兵给予鼓励和优惠。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对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工作的领导,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做好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工作。
各级民政部门主管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的具体工作。
教育、公安、财政、人事、劳动保障、税务、工商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助做好退役士兵自谋职业工作。
第五条 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办理,具体程序:
(一)退役士兵本人向安置地民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并附有其父母或配偶及乡(镇)、街道办事处的意见。
(二)民政部门对其申请进行审核和登记。
(三)对符合条件者,民政部门与申请人订立自谋职业协议书,并进行司法公证。
(四)发放《信阳市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证书》及一次性自谋职业补助费。
第六条 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补助费以服役期满两年为基数,一次性补助1.5万元,每超期服役1年增加0.1万元。
服役期间荣获大军区以上荣誉称号及个人荣立一等功、二等功者,分别增发0.3万元、0.2万元、0.1万元。多次获荣誉称号或者立功的,按其所获最高荣誉称号或者所立功的最高一项计发。
第七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按照各自承担的安置任务,将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补助金列入当地财政预算,建立以政府拨款、安置任务有偿转移、社会统筹等多渠道资金筹措机制。
退役士兵系单位子女的,应无条件接收安置,确有困难的,实行安置任务有偿转移,即每少接收1人交纳3万元有偿转移资金。退役士兵自愿自谋职业的,其一次性补助金由接收单位全部出资。上述资金接收单位不按规定交纳的,由市财政局从其单位银行帐户中直接划拨,并纳入退役士兵安置保障金财政帐户。
退役士兵自谋职业补助费从退役士兵安置保障金中列支,由民政部门会同财政部门负责发放。
第八条 自谋职业的城镇退役士兵档案由当地劳动保障部门的就业服务机构代管。党、团组织关系转至乡(镇)或街道办事处。
第九条 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后,享受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成人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个体经营、税收、贷款、户籍等优惠政策,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等9部门《关于扶持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优惠政策的意见》(国办发[2004]10号)执行。
第十条 已由政府安置的城镇退役士兵,民政部门不再批准其自谋职业。
第十一条 本暂行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